我国第1条国产中密度板生产线于1982年在湖南株洲木材厂建成,年产7000m3。同年福州人造板厂由美国华盛顿铁工厂引进了我国第1套进口的中密度板成套设备。此后到90年代末全国又有15家企业引进中密度板生产设备,总生产能力达到47.2万m3。国产中密度板设备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,当时福州人造板厂引进项目正在洽谈,国内对中密度板生产工艺还不完全掌握,设备设计没有样机可以借鉴,因此存在先天不足。80年代末开始第二代国产中密度纤维设备设计,此时福州人造板厂、南岔水解厂、上海人造板厂和北京光华木材厂、天津木材一厂等企业引进的生产线或者主机都已投入正常生产,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,为国产中密度板生产设备的研发创造了条件。此后在引进国外先进中密度板生产线的同时,国产设备也陆续开始装备我国的中密度板生产企业。
我国早期进口的中密度板生产设备是间歇式多层或单层压机生产线,后来又有平压式或辊压式连续压机生产线进口。虽然进口设备的费用都很高,但是设备制造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,特别是削片机、热磨机、预压机、热压机等主要设备,制造精良,控制精细。在我国中密度板制造刚刚起步之时,大量的工艺理论及参数都是从这些进口设备的说明书中得到的。进口设备的图纸和说明书很完备,资料详尽,面面俱到,仔细研究后就可以总结出中密度板的生产工艺来。这一点国产中密度板设备的制造厂真的应该好好借鉴一下,国产设备的图纸和说明书不够完整,没能充分发挥出对生产操作的指导作用。与进口设备相比,国产设备设计不尽合理,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,制造精度和可靠性较低。因此在实施生产过程中,一方面工艺理论及参数很难在生产上得到精确实施,另一方面囿于利润和技术水平,工艺条件粗糙,导致多数国产生产线产品的质量不高。
随着对中密度板需求的迅猛增加,我国中密度板生产线的建设如雨后春笋,无论是进口平压式连续压机生产线,还是国产的间歇式多层压机生产线,短短几年之内生产线数量急剧增加。2003年之前我国有中密度板生产线230条,总生产能力632.5万m3;2005年全国在建和建成投产中密度板生产线达513条,总生产能力达2148.2万m3。2年时间生产线数量增加了283条,生产能力增加了1515.7万m3,生产线数量增加123%,生产能力增加了240%。据国家林业局统计,2006年全国中密度板产量已达到2222.04万m3。中密度板已成为我国木材加工业的一个经济热点,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。
随着中密度板生产的迅速发展,木材原料供应日趋紧缺。尽管中密度板和刨花板一样,其发展的初衷是对森林采伐剩余物、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,然而当中密度板生产线对木材原料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时,就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。
原料的选择定位是中密度板生产工艺设计的重要一环,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,也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方向。一些企业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,采用木材剩余物作为中密度板的原料,设计产量不大,年产量3万~5万m3,但是投产后却拼命增加产量,随着原料需求量的增加,枝桠材和剩余物已不敷应用,大径材也用来生产中密度板了。
早期中密度板生产工艺对原料树种是有一定要求的,松杂木按比例搭配。近几年因为松木数量减少,就很少再有生产厂家提及原料的配比了,取而代之的是全杂木生产。杂木多为天然林木,是不容易再生的资源,林子砍伐一片就少一片。原料的危机使得企业开始营造人工林,但是人工林树种单一无法与天然混交林相比,并且造林速度缓慢。虽然植造人工林(南方以桉树为主,北方以杨树为主)政府和企业都很重视,其经济效益日益明显,但生长较快的速生林从植树到砍伐也得要五六年之久,林木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中密度板生产的需求。近年来发生在各地厂家之间的原料竞争,木材原料价格飞涨就说明了这一事实,甚至有人断言今后的中密度板行业的竞争就是原料的竞争。
笔者认为随着林木资源供应日益紧缺,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,今后中密度板行业的竞争是多方位的。除了木材原料的竞争之外,还要求在生产工艺的各个方面必须真正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,实行清洁生产,达到节能、低耗、环保的目标。中密度板生产线的设计或改造,必须遵循环保的要求和清洁生产的要求,使得资源的利用较大化,污染、废弃物的产生较小化。将“坚持节约发展、清洁发展、安全发展,实现可持续发展”的原则贯彻于中密度板生产的各个方面。